手边的美丽
2020-08-10 17:21:01          编辑:周媛 | 作者:罗丽斯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5808

朋友从杭州回来,带给我一把苏绣丝扇。扇面上美人面目清秀,气质恬雅,手持纨扇斜倚栏杆,栏杆前牡丹盛放。无论美人还是花朵,都色泽鲜明、光洁柔顺、布线匀称、针脚细密,绣得栩栩如生。

杭州,扇面,忽然就勾起我记忆深处曾有的美丽。我想起外公的一把纸扇来。那把纸扇外公并不常用,而是珍而重之地放在桌上一个小盒子内。我只在很小的时候见过一回,纸扇一面绘有西湖十景全图。尽管十个景点全部置于一图,却丝毫不觉拥挤繁杂;每一个景点旁都用米粒大小的字标明“曲院风荷”“三潭印月”“雷峰夕照”等。纸扇的另一面用行书题了一段诗文。从此我知道,一把扇子也能美成那样。

年岁渐长,我对扇子总有着格外的关注。后来逐渐得知,中国扇子品类繁多、材质各异,制作精美,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扇文化。光是从材质来说,就有蒲葵扇、笋壳扇、纸扇、绢扇、丝扇、玉版扇、象牙扇、鹅毛扇等。其中最普遍、最常走进人们视野的,还是纸扇。

纸扇大约从诞生之日起,就与中国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。纸扇上写诗作文、书法绘画都适宜,携带又非常便捷,自也成了士子们展示诗画才华和人脉关系的一个平台。扇面的山水花鸟画以及题的字,都具备美感和一定的艺术价值,被称为“手边的美丽”。若是名家题赠,也格外彰显持扇人的身份、气度和交游能力,因此纸扇迅速的被符号化、情结化。

“清风生掌握,爽气满襟怀。” 动摇处芳香生发,清风徐来,小小扇子也教人目光流连;“常恐秋节至,凉飙夺炎热。”秋风一起弃之如敝,扇子的节令性也衍发出对人生世态和恩情决绝的感慨;而扇上那些美丽的山水和词句,才是真正让我们反复把玩爱不释手的缘由。唐伯虎的画扇《山房客至》,清新的画面上题了一首小诗:“红树黄芳野老家,日高小犬吠篱笆。合村会议无他事,定是来人借看花。”画面疏朗有致,诗句清新流丽,书法龙飞凤舞,三者皆绝美,相映成趣,是难得的艺术珍品。

扇子,本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;然而由它产生的扇文化,却蕴意丰厚、传承久远。这也是我们手边的美丽,生活中的艺术。一把扇子能如此,我们的生活,又怎能不寻求更高的品质、绽放奇异美丽的光彩呢?


责编:周媛

初审:周媛   二审:唐剑华   终审:易士强

  下载APP